通知公告

疾病常识与预防

当前位置:首页 - 健康宣教 - 疾病常识与预防
警惕基孔肯雅热,防蚊灭蚊是关键
发布时间:2025-07-30 16:40:19 |作者:来源: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| 浏览次数:


今年夏天, 基孔肯雅热在全球以及我国传播较广。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 它是如何通过“花蚊子”传播的? 又该如何预防?


1、认识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热不只是“发烧”那么简单。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、主要通过“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”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。潜伏期约为1-12天,多为3-7天,人群普遍易感性,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它并非新发疾病,但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(包括我国南方部分地区)时有发生或输入。


主要症状包括:

突发高热(>39℃)、对称性多关节痛,皮疹、头痛、肌肉痛、恶心、疲劳等,以轻症为主。在高危人群,如婴儿、65周岁以上老年人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,可能引发重症。多数患者在一周内会好转,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


⚠特别提醒⚠

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相似,易误诊。若在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后出现上述症状,请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。


2、高危地区

该病在全球119个国家有本土传播,尤其在非洲、东南亚、南亚、美洲及部分太平洋岛屿。我国报告的病例多源自缅甸、泰国、印度、孟加拉、菲律宾、巴西等国家,曾在广东、云南、浙江等省引起本地传播。

图源:世界卫生组织


3、如何预防?

1、预防基孔肯雅热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。需要以清理蚊幼虫孳生地为基础,减少暴露,物理防护,合理科学使用驱蚊剂,积极做好家庭及周边环境的积水清理。因此,避免蚊虫叮咬和消灭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的绝对核心。

2、旅行者注意事项有哪些:前往已知存在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前,了解当地疫情信息。

3、在疫区期间,务必加强个人防护,严格使用驱蚊剂、蚊帐、穿长袖衣等。从疫区返回后2周内,如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

4、治疗与就医

我国内地尚未常规使用基孔肯雅热疫苗,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治疗以支持和对症处理为主:

1、充分休息,多饮水。

2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发热和疼痛。

3、在排除登革热前,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,以免增加出血风险。


⚠特别提醒⚠

防控基孔肯雅热,关键在于切断蚊媒传播链。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,从清洁家园、保护自身做起,共同抵御蚊媒传染病,守护健康安宁的夏日!


温馨提示


我院感染科、发热门诊已做好相关诊疗准备。如您有疑似症状或相关疑问,请及时来院就诊咨询。

 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 上一篇:痛风的危害和防治
 下一篇:
版权声明 -- 隐私声明 -- 读者信箱 -- 投诉举报 -- 联系我们


     Copyright  2017-2024 power by 兴宁市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. All Rights Reserved. 兴宁市人民医院 版权所有 

地址:广东省兴宁市城南大道588号|电话:0753-3363378|邮箱:xnsrmyybgs@126.com

 粤ICP备17065758号

粤公安网备44148102000090